“淮河門戶、東方新港,中國濱海港。”自中央電視臺每天播出這10秒宣傳片後,駕車、騎電動車來看“大港”的群眾絡繹不絕,“國慶黃金周,車子堵了有兩里地。”迎著獵獵海風,走在濱海港碼頭新鋪的塊磚上,濱海縣委副書記劉永軒大聲對記者說,開港通航,已進入倒計時!
  濱海因海得名,擁有44.6公裡海岸線和淮河流域唯一齣海通道。3500平方公裡海域內,無暗礁和輻射沙洲,深水貼岸,是江蘇沿海唯一的侵蝕性海岸,適宜建深水港。夢圓大港,是百萬濱海人的百年期盼。
  “即將開通的是10萬噸通用碼頭。”身兼濱海港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的劉永軒說,濱海港是多式聯運碼頭群,建成、在建和即將開建的碼頭有7個之多。他跺跺腳,左手指向正施工的遠方,看,從腳下310米長通用碼頭一直向東,還要建3個同規格10萬噸通用碼頭,隔壁第二個碼頭已在施工。向南,還有3個專用碼頭,分別是中電投在建的10萬噸泊位5000萬噸儲配煤碼頭、同中交一航院合建的5萬噸液體化工碼頭,以及中海油將開建的600萬噸LNG液化天然氣專用碼頭。
  “港產一體。濱海港現代物流園規劃面積40平方公里。”縣政協副主席韓鴻背對大海指點道,以“L”形港池為界,北區,為煤、鋼、礦石為主的乾散貨倉儲物流區;南區,為LNG、成品油、化工品為主的液體散貨倉儲物流區。依托大港口、發展大物流,要不了幾年,濱海港就會成為淮河、黃海聯運中轉新平臺和區域物流樞紐港,並以“淮河門戶、東方新港”的嶄新姿態和強勁動力,輻射服務蘇、皖、豫3省以及更大區域。
  碼頭上,4台高58米、臂長43米的橘紅色門座起重機,面向大海,一字排開,既像翹首以待從海平線駛來的海輪,又像在宣告我省又一產業港和能源港的誕生。
  “濱海港浮出海面,是我省沿海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的生動實踐。”濱海縣委書記李逸浩告訴記者,去年以來,省委、省政府主要領導及鹽城市領導先後12次,赴濱海港調研指導、現場會辦,還多次進京協調推進,節省了建設周期。“全縣人民憋著一股勁、合力建大港。一年365天,人歇機不歇,幹了兩年的活。”
  濱海港從無到有,從碼頭項目到港口、港產、港城“三港聯動”的過程,也是資源換資本、與央企深度融合發展的過程,創新了欠發達地區沿海開發的“雙贏模式”。李逸浩深有感觸地說,根據港口定位,我們把全國5大電力集團和3大石油集團作為招商引資的重點,將濱海港的未來與央企的戰略轉型發展“捆”在一起,以良好的投資環境和疊加服務,吸引央企主動參與港口建設,實現了由資源到資產再到資本的融合開發和創新。
  驅車在被譽為“鹽城不夜城”的濱海港區,滿眼是央企標識的建設工地,中電投、中海油、中信國安、中交一航院、華電、大唐等一批航母級央企,在昔日鹽鹼荒灘上已投下200多億真金白銀。如今的濱海港,成為江蘇沿海央企最為集中的地區之一。
  “從開始的設計者,變身如今的投資者和建設者,我們都是濱海人。”中交一航院負責人告訴記者,做完規劃後,覺得濱海港前景好,乾脆註資2.8億元,與濱海組建一個股份公司,合作建港。“自備600人的技術和專業施工隊伍,提供建港、開港、護港一條龍服務。最近,打算到縣城為員工買幢宿舍樓。”
  “不止一個央企領銜的‘千億板塊’,將從濱海港崛起。”鹽城市發改委主任郭玉生十分看好濱海港的未來,他認為,隨著總投資150億元的中電投儲配煤中心項目、總投資120億元的中海油LNG項目、總投資80億元的2×100萬千瓦中電投協鑫火電項目的建成,以及產業鏈的延伸,濱海必將成為江蘇海上能源之都、石化之城和蘇北新的經濟增長極。
  開港在即,風從海上捎佳音——濱海港被列入國家一級漁港建設規劃,濱海港一類開放口岸已由省政府上報國務院……濱海人,面向大海再揚帆。
  本報通訊員 李章全 沈 平
  本報記者 林 培 楊樹立  (原標題:借力央企,濱海港創新沿海開發模式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ejni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